40年间,深圳从县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起步,迅速构建起能够满足2000多万人口需求的超大型城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,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由1979年的62家增加到2019年的4513家,增长71.8倍,基本实现每个区至少配置1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集团,每个社区配置1家社康机构。
深圳卫生健康事业伴随经济特区成长,实现跨越式发展,医疗卫生资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近年来,深圳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紧密结合,以“补短板、强基层、建高地、促健康”为主线,走出了一条改革、开放、创新的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今年以来,深圳公共卫生体系经历一场“疫情大考”,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深圳又该如何谋划卫生健康改革发展,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?
近日,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罗乐宣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深圳市卫健委将大力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强化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,打造健康中国“深圳样板”,加快实现“病有良医”,在卫生健康领域努力让市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续、安全感更有保障。